近年来,国家电网宁夏电力积极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先吸收新能源,不断提高新能源利用水平,有利于实施“生态区域”战略。
为清洁能源发展保驾护航
提前规划,保证网络资源的协调发展,是清洁能源利用的前提。为了合理确定供电布局,促进源网络协调发展,国家电网宁夏电力积极开展了能源发展规划研究,科学编制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为了充分满足宁夏新能源发展的需要,国家电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加大了在新能源丰富地区的变电站布局,加强了规划项目的推广。2010年至2019年,公司共建设电网项目30多个,投资109多亿元,极大地提高了新能源优化配置能力。
为了保证新能源项目的有序接入,国家电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对核准项目的电网综合接入进行了研究。根据新能源项目建设规划,结合电网输变电工程建设进度,协调研究了接入和消费方案。通过对电网新能源消耗量的计算、连接条件和消费方案的研究,提出了2019—2025年间宁夏市新能源合理化配置建议;积极向自治区能源局报送新能源年度建设规模和布局建议。2019年上半年,公司完成21个新能源项目接入系统审查,推进以750千伏双环网为骨干网、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支持银东三条直流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凌绍和昭义直流输电容量均超过1600万千瓦。
新能源云是关键
宁夏虽然是西部的一个小省,却是中国第一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自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以来,宁夏的新能源发展迅速。2013-2018年,新能源装机年增长率达到32%。
到目前为止,宁夏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为1860万千瓦,是该地区负荷的1.6倍以上。装机容量占43%以上,居全国第二位。
到目前为止,宁夏新能源利用率已达98.1%,消费水平居全国前列。3月13日和2019年9月3日,宁夏的新能源发电量超过该地区的电力负荷两次,达到电力负荷的102%,成为中国省第一个省级电网,其中新能源发电超过了该地区整个电网的电力负荷。
加快泛在动力物联网建设,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新能源科学发展的关键。2019年,国家电网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建设一流的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管理服务平台——国家电网新能源云。这是贯彻落实国家新能源发展和消费规划,推动实施“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战略的重要举措。这也是无所不在的电力物联网建设的一个典型实践。
自新能源云项目启动以来,国家电网宁夏电力已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在国家电网发展部、国家电网宁夏电力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小步骤、快运行、快迭代”的原则,着力于数据融合、业务渗透、平台开发、接口集成、部署测试等工作的扎实发展。目前,已于2019年10月12日完成内部运营管理、消费能力计算、政策研究、新技术开发等四大核心模块的本地部署和测试,通过国家电网发展部组织的现场验收。
经过五个月的试点建设,到目前为止,国家电网宁夏电力在探索数据集成接入方式、验证业务集成路径、优化新能源全过程管理、提高能耗计算准确度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的应用和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能源的最大吸收
国网宁夏电力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根据用电需求和外送情况,调整省网机组开机方式,严禁超稳定极限和设备能力运行,全力保证新能源的最大吸收。
自2013以来,国家电网宁夏电力先后建设了罗山、江建安、中卫等17个稳定控制系统,总投资超过1100万元,受益88个新能源站,解决了区域电网379万千瓦范围内新能源站容量有限的问题,提高跨省跨区电力交换容量1180万千瓦。在此基础上,宁夏省和西北各省进行电力互助,并根据新能源发电量预测,进行实时的双边、替代、跨省辅助调峰和现货交易。
此外,国家电网宁夏电力采用三个直流渠道作为灵活的交易策略,通过跨省输电、发电权交易、清洁自备置换等多种方式实现多品种交易,创新性地实施风与火结合,参与置换交易。区域内自备单位和在职单位,通过双边、竞价、挂牌等多种交易形式,为市场主体提供交易策略选择,增加交易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增加新能源区电力消耗18亿3700万千瓦时。
此外,国家电网宁夏电力,结合新能源发电的波动特点,建立了新能源“电池管理”,开展了新能源月合同转让交易,每周和每月跟踪评估交易计划的执行情况,提高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的精益管理水平。截至今年九月,宁夏电网累计完成了131亿200万千瓦时的新能源市场化交易,占新能源并网发电总量的61.39%,较好地完成了新能源消费任务。
为了支持新能源的有效消耗,国家电网宁夏电力率先在中国地区和地方两级调度相结合。同时,建设了火灾现场有功功率协调控制系统、实时平衡容量监测、新能源超短期预测等系统,实现了新能源产量的“一键式”控制,得到了新能源企业的普遍认可。
下一步,国家电网宁夏电力将继续推进电力系统设备建设,推动新一代基于云平台的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设,解决“开放式”发展带来的数据访问安全、大数据处理、运行模式转变等问题。新能源方面,加快本地区现货市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推进本地区现货市场改革,建设供用电实时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在新能源实时消费中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实现“源网负荷存储”的智能交互,探索人工智能在支持新能源发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