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最近引进了10名投资者,标志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恢复电力商品的产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电力市场交易一直是改革的重点。
2009年10月,辽宁抚顺铝厂和华能益民电厂获批开展直营试点,拉开了我国电力供需双方直营的序幕。此后,电力直接交易如火如荼。为适应电力直接交易的需要,各地相继建立了电力交易中心。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5个电力交易中心,其中北京、广州两个区域电力交易中心和33个省(区、市)电力交易中心。
在电力交易中心,发电和用电双方直接达成供需合同,而电网主要负责电力服务的输配电,有效降低了实体企业的用电成本。例如,攀钢钛业公司每月用电量约8000万千瓦时。参与市场化交易后,直接向售电企业购电。每千瓦时电价下调0.13元,每年可降低能耗成本1亿元以上。资料显示,2019年前11个月,全国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的各类交易用电累计达25270亿千瓦时,占同期社会用电总量的30%以上。
然而,由于绝大多数电力交易中心都是由输配电网公司绝对控制的,如何保证电力直接交易的公平性,在交易双方的心里都没有底。为进一步消除市场担忧,巩固电力体制改革成果,迫切需要实现全国电力交易中心股权多元化改革,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通过股权多元化,电力交易中心可以更好地自主经营,使财务信息、经营过程和交易信息公开透明,确保改革红利的进一步释放。
除了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引进投资者外,国家电网还先后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了天津、江苏、湖南、山东、吉林、辽宁等6个电力交易中心的增资项目。计划将部分股权转为社会资本,通过增资扩股筹集资金,实现股权多元化。
但也要看到,电力交易有其特殊性。在直接交易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要保证电网调度的安全。电网企业在其中的地位仍然不可替代。在未来引入更多不同类型的股东后,如何协调各方利益,进一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还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