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海于5月9日至8月16日启动了为期100天的“绿色力量三河”系列活动,主题是“绿色力量在身边”。这是继7日,9日和15日的“绿色能源”之后,青海清洁能源供电实践的最长跨度。
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海省委副秘书长张周平介绍,绿色力量的实践现已成为世界政治协商会议的“黄金名片”。青海和“青海”的清洁转型与发展,实施了“四革命一合作”样本的新能源安全战略。
“'绿色动力三河源'为期100天的系列活动是促进国家能源消耗,供应,技术和体制革命的一种具体做法,是实施青海生态保护,促进高质量建设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发展新能源产业,扶贫济困,造福企业和人民,对三江源地区恢复生产和生产,提高效率,保护三江源生态,促进清洁能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安全和高效的能源系统。”张周平告诉记者。
近年来,青海全力打造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目前,集中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95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光伏利用小时达到1537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7%。全国第一个完全清洁的能源输出超高压“青玉直流”将于9月底投入运行。届时,青海将形成750 kV双链主电网和330 kV环网结构。
此外,在新能源技术创新方面,青海首先提出了将光伏电站作为“虚拟水电”的构想,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国第一个10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和第一个新能源大数据创新平台,世界上第一个数据驱动的柔性控制系统。
张周平指出,近年来,青海省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消费一直保持良好态势。 “青海深化了多能源发电协调控制系统的应用,在全省实施了风,光,水,火的协调控制。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前提下,优先调度新能源发电实现调峰,联络线控制,断面控制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消耗新能源。”
“未来,青海将通过特高压直流通道向中部和东部省份提供清洁电力,以帮助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并预防和控制空气污染。青海大数据中心等新型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该省将增加电力负荷的增长;建立充电站和充电桩等充电基础设施,促进电动汽车的普遍普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并帮助赢得蓝天防御战。”张周平进一步告诉记者:“青海还将在三江源地区实施清洁供热,确保民生供热;实施电能替代,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全省最终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实现清洁能源应用的高效率和高比例。”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青海电力的装机容量已达3168.4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88%;发电量883亿千瓦时,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82%;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19.7%;非化石能源消耗占一次能源消耗的45%。 “到2020年底,青海将完成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张周平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青海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同时,燃煤发电长期以来承受着巨大的运行压力,这是不可持续的。对此,张周平直言不讳地说,作为青海电网的基本配套电源,火电单位承担着深化全省新能源发电调峰的任务,特别是在旱季和供热期间。在冬季。青海的电力供应结构和发展方向决定了未来仍然需要有效利用火电。因此,改善火电的运行状态,充分发挥其在调峰,调平电力方面的作用,也是青海能源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改善青海火电运行条件的具体措施,张周平说,青海将继续建立市场化补偿机制,继续加快市场化电力建设,体现配套服务的价值,推进全省燃煤机组柔性改革,深入挖掘机组调峰能力。同时,探索建立“基准电价+浮动机制”的市场定价机制,逐步建立与产品价格挂钩的交易电价调整机制,鼓励有条件的燃煤电厂进行供热。翻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加供热收入并降低燃煤发电机组的运行压力还支持电网安全。
张周平还认为,最近公布的国资委西北五省区煤电资产整合计划,将在内部处理外部行业矛盾,建立企业内部煤电发电的利润分担和风险分担机制,有利于扩展。企业的煤矿生产经营规模和发电装机容量将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
“该计划指出了青海火电发展的新方向,形成了西北五省“中央企业主要分布在一个省份”的煤电新时代,可以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优化生产能力结构,加强煤电协调,降低煤电成本,提高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率,实现整体减亏,达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目的。”张周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