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广东省统调负载今年第6次创历史新高度,达到13374万千瓦。为减轻最近供电系统紧张局势,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公司积极主动推进社会化需求侧积极响应交易,从7月12之日起发布全省需求积极响应邀约,总共300余个专业市场客户积极响应,完成持续稳定削峰约80万千瓦,这其中4天基本上覆盖电力工程缺口,未启动有序用电等行政手段,在省内首次完成电力工程缺口全部可以通过“专业市场的手”解决,专业市场对资源系统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充分体现。

指引客户积极主动参加削峰调节
广东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现货市场管理部高级经理刘思捷介绍,社会化需求积极响应,简单来说就是构建社会化机制,激励客户可以通过系统优化生产安排、调节汽车充电桩策略、加装节能装置和客户侧储能等分布式资源等方式,挖掘负载的可调能力,完成削峰填谷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需求积极响应交易可以通过社会化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客户积极主动参加削峰调节。”广东省能源局电力工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有助于减轻5月以来负载高峰时段的用电压力,是广东省在保障电力供应、推进社会化改革方面的一个新尝试。”
自5月17日广东电网公司公司首次启动南方区域社会化需求积极响应结算试运转以来,商事主体反应踊跃,仅可以通过12个交易日,需求积极响应最大的中标容量即突破100万千瓦。到目前为止,广东省全省注册的需求积极响应用电户数9000多家,聚合为约600家虚拟电厂,分布在全省21个地市。每一个聚合起来的“小型电厂”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却实实在在参加电力工程平衡调节,突显了百万级负载调节“弹性”。
让负载与新能源技术双向友好互动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大比例连接,其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断性将给电力工程保障、电网安全性带来非常大的挑战。茂名地域风光新能源技术装机占比达32%,出力特性与负载特性不相匹配,在夜间用电高峰期通常出现用电需求走高、发电量出力大幅度降低的特性,造成该地域存在时段性供
电系统“卡脖子”问题。
电系统“卡脖子”问题。
为减轻因新能源技术波动带来的供电系统紧张,广东电网公司在夜间高峰期适时启动茂名地域需求积极响应交易,在系统优化运作方式的基础上,激发需求侧资源参加调节,有效规避了夜间新能源技术出力锐减、机组临修等场景下变压器过载风险,完成了负载与新能源技术双向友好互动。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华电广东省能源市场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璐告诉笔者,在广东省启动社会化需求积极响应交易后,华电瞄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正在积极主动协同客户推动直控需求积极响应资源培育,其代理的一家深圳企业已经融合光伏、储能、汽车充电桩等多种柔性调节资源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