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新型供电系统,代表着未来供电系统的主要电力能源的形式将是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与此同时大量的分布式新能源技术还将接入使用用户侧,供电系统将面对源、荷两端的重特大变化。构建新型供电系统,具有重特大历史意义,其基本特征主要呈现出为:

一、高比例新能源技术接入使用。未来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使用将呈现出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的态势,包含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大规模风光产业基地,东部沿海地区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以及数量可观、就近消纳的分布式能源。
二、大规模操作灵活性资源配置。储能与需求侧响应等操作灵活性资源迅速发展,以保障新能源技术消纳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预计到2060年,储能装机将达4.2亿千瓦,需求响应规模有望达到3.6亿千瓦。
三、终端设备负荷多元化。伴随着电能逐渐成为了主要电力能源消费品种,终端设备用能结构的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动汽车、智能家居、屋顶光伏、家用储能等设备的广泛应用,将促进海量多元化终端设备电能产消者的形成。
四、电网高度数字化、智能化。供电系统面对源荷的高度不确定性,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了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延拓技术。伴随着“数字经济”理念的连续不断深化及内涵的不断丰富,“数字供电系统”将是我国率先建设成的重特大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箭在弦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的领头企业,正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重要力量。一方面,电网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过构建坚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保证电能传输的安全高效,提高事故处理的电网驾驭能力。另一方面,资产利用率持续提升。通过加强源网荷储协同控制,打造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体系,确保电力系统作为电能输送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高效的可持续服务。同时,持续开展产学研协同的技术攻关及试验示范,对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发展和巩固电网企业在能源领域的优势。